堤防基礎深度設計
「土堤」一直都是台灣堤防設計的大宗
小到區域排水至大型河川、海堤,甚至是水庫的土壩的壩體
大多都是土堤型式
土堤顧名思義就是由土壤構成的堤防
這邊可能就出現一些疑問
明明看到的堤防都是混凝土打起來的哪有甚麼土
其實土堤指的是堤防內部由土構成
外部由混凝土或石料做成的堤防
這樣的結構比起一般用土堆成的堤防要來的堅固一些
表面硬性的構造 可以避免大水來時直接將土壤材料刮走
如果外部用的是不透水材料 更可以延伸滲流路徑
降低管湧破壞的發生率
又或者降低滑動破壞的發生率
然而土堤最重要的構造點未就是基礎
基礎除了可以支撐坡面構造的滑動力
另外也可以避免堤內材料被河水帶走
但前提是基礎要夠深~~~
過往堤防破壞的原因 很多都來自於基礎淘刷
當堤前的河道刷深 刷的低於基礎底面
基礎就會懸空 然後除了堤內的材料被帶走
基礎失去底部乘載力後 很容易就會跟堤坡分離 而掉到下刷後的河床面
這使得基礎跟坡面間出現大洞 堤內的土壤繼續流失
然後等待大水退水時的曳引力一拉 坡面就一片片被拉走
或者大水的衝力一打 坡面失去土壤材料支撐 就被打裂
因此設計一個夠穩定的基礎 一直是件很重要的事
OK的基礎設計要有2點
根據以上計算就可以獲得沖刷深度。
2.Blodgett,1986 直線段一般沖刷公式
根據以上計算就會得道沖刷深度Ym,e
以上3個公式 就可以提供簡易的沖刷深度計算
根據計算結果取保守值 就能做為基礎深度設計的理論基礎
讓我們的設計 不單單只是根據經驗 而是有所依據的~
小到區域排水至大型河川、海堤,甚至是水庫的土壩的壩體
大多都是土堤型式
土堤顧名思義就是由土壤構成的堤防
這邊可能就出現一些疑問
明明看到的堤防都是混凝土打起來的哪有甚麼土
其實土堤指的是堤防內部由土構成
外部由混凝土或石料做成的堤防
這樣的結構比起一般用土堆成的堤防要來的堅固一些
表面硬性的構造 可以避免大水來時直接將土壤材料刮走
如果外部用的是不透水材料 更可以延伸滲流路徑
降低管湧破壞的發生率
又或者降低滑動破壞的發生率
然而土堤最重要的構造點未就是基礎
基礎除了可以支撐坡面構造的滑動力
另外也可以避免堤內材料被河水帶走
但前提是基礎要夠深~~~
過往堤防破壞的原因 很多都來自於基礎淘刷
當堤前的河道刷深 刷的低於基礎底面
基礎就會懸空 然後除了堤內的材料被帶走
基礎失去底部乘載力後 很容易就會跟堤坡分離 而掉到下刷後的河床面
這使得基礎跟坡面間出現大洞 堤內的土壤繼續流失
然後等待大水退水時的曳引力一拉 坡面就一片片被拉走
或者大水的衝力一打 坡面失去土壤材料支撐 就被打裂
因此設計一個夠穩定的基礎 一直是件很重要的事
OK的基礎設計要有2點
- 能夠支撐坡面的斜向力量 並且不傾倒 不移動
- 能夠抵禦重現期內的河床下刷 (要夠深)
過去的設計概念就是 基礎要比河道深槽還深
但是深多少都沒有個特定的數值
所以這篇文章要提供的
就是如何去設計這個數值
一般要得到「準確」的河道刷深
可以透過很多的模式來跑水理演算
包含CCHE 2D、NETSTARS、HAC-RAS(HEC-6) 等等
這些模式必須仰賴著「準確」的輸砂記錄
偏偏台灣的記錄受限於技術,它並不準確也不連續
所以呢 模式結果只能僅供參考
再加上 一般的水利工程設計 要求的時程通常很短
很少有時間讓你跑水理並且檢核
所以這裡提供幾個經驗公式
讓大家可以簡單的去根據其計算結果
設計堤防基礎深度
1.USDA 直線段一般沖刷公式
這個公式要輸入的有
y:平均水深,可以由曼寧公式去回推(設計流量根據河川的保護標準)
D50:平均河床質粒徑
Tts:無因次傳輸因子(dimensionless transport-stage parameter)
其中Tts計算如下:
根據以上計算就可以獲得沖刷深度。
2.Blodgett,1986 直線段一般沖刷公式
這算是最簡單的公式
所以也被梁文盛博士的著作所使用(上圖截至 河川防洪工程復建設計要點-梁文盛博士)
輸入的參數只有D50而已。
3.Throne,1993 彎道處沖刷公式
彎道的部分因為有彎道二次流的關係
凹岸處通常沖刷會比較深
該公式需要輸入的參數有
h0:上游直線段平均水深
R:河道曲率半徑
B:河道寬度
適用條件
1. h0<17.0m
2. 0.3mm<D50<63mm
3. 2<R/B<14 ;若R/B>=14 ,Ym,e ≅ h0
以上3個公式 就可以提供簡易的沖刷深度計算
根據計算結果取保守值 就能做為基礎深度設計的理論基礎
讓我們的設計 不單單只是根據經驗 而是有所依據的~
留言
張貼留言